最近优化了三个币种交易策略,分别是4币种,5币种,6币种。
如果说投资策略也有性格,那么这三个网格交易策略就像是性格迥异的三兄弟。一个理性但激进,一个保守到固执,一个疯狂到离谱。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究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那个颇具争议的"反向markup"机制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血脉相承:共同的技术基因
这三个策略虽然表现差异巨大,但在技术架构上确实是一脉相承的。
相同的核心逻辑
所有策略都基于ADG自适应动态网格算法,这是它们的"家族DNA"。无论是4币、5币还是6币策略,都遵循着相同的基本原则:通过在不同价位设置买卖网格,实现低买高卖的套利。
它们都是纯多头策略,对空头交易完全不感兴趣。这种设计反映了一种基本假设:长期来看,加密货币市场是上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个策略都是"乐观主义者"。
相同的优化过程
三个策略都经过了20万次迭代的机器学习优化,种群规模都是500。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过程就像是把策略放在高压锅里反复蒸煮,直到找出最"优"的参数组合。
但这里有个问题:过度优化可能导致策略过度拟合历史数据。就像一个学生把历年考试题都背得滚瓜烂熟,但遇到新题型就傻眼了。
相同的实盘设置
在实际交易执行层面,三个策略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
- 杠杆倍数: 10倍
- 执行延迟: 2秒
- 币种年龄要求: 30天
- 价格偏差阈值: 0.2%
这些参数就像是家族传统,一代传一代,没人敢轻易改动。
性格分化:三种截然不同的投资哲学
4币策略:激进的平衡主义者
4币策略选择了DOGE、ICP、SOL、VET这四个币种,可以说是个性化组合的典型代表。每天进行12次以上的交易,平均每笔交易只持有30分钟。
关键参数分析:
- 钱包曝险度: 5倍
- 网格间距: 2.95%
- 加倍因子: 0.41
- 最大回撤: 40.16%
- 总收益: 323倍
这个策略的特点是高频交易配合中等风险。5倍的资金使用率不算疯狂,但也不保守。0.41的加倍因子说明它在加仓时比较谨慎,不会盲目重仓。
从结果看,这种平衡策略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23倍的收益配合40%的回撤,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还算合理。
5币策略:过度谨慎的完美主义者
5币策略把DOGE保留,但用HYPE、INJ、LINK、OP替换了其他币种,向主流DeFi方向靠拢。
关键参数分析:
- 钱包曝险度: 3倍(最保守)
- 网格间距: 1.13%(最密集)
- 加倍因子: 5.77(矛盾的激进)
- 最大回撤: 22.15%(最温和)
- 总收益: 0.99倍(几乎零收益)
这个策略存在明显的内在矛盾:一方面用3倍的低杠杆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又用5.77的高加倍因子激进加仓。这种矛盾的设计可能是导致其收益平平的原因。
更关键的问题是,5年时间几乎零收益,这意味着策略的机会成本极高。投资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没有获得相应回报。
6币策略:不要命的赌徒
6币策略是三个中最"疯狂"的,选择了DOGE、GRT、ICP、INJ、LINK、OP这六个币种。
关键参数分析:
- 钱包曝险度: 15倍(极端激进)
- 网格间距: 4.73%(最宽松)
- 加倍因子: 7.05(最激进)
- 最大回撤: 78.34%(心脏病级别)
- 总收益: 36,911倍(天文数字)
15倍的资金使用率已经超出了正常投资的范畴,这更像是在进行金融赌博。78%的最大回撤意味着在最糟糕的时候,1000万会变成216万,这种波动对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近乎非人类。
反向Markup机制:6币策略的创新与争议
传统Markup机制回顾
在传统网格交易中,markup是指在买入价基础上的加价幅度。比如100美元买入,markup 2%意味着102美元卖出。
常见的markup模式包括:
- 固定markup: 所有交易使用相同利润率
- 递增markup: 随时间延长提高利润要求
- 动态markup: 根据市场条件调整
6币策略的反向设计
6币策略采用了一种反常规的设计:
close_grid_markup_start: 0.029688 (2.97%)
close_grid_markup_end: 0.0026681 (0.27%)
这意味着利润要求是递减的:
- 初期要求: 2.97%的利润率
- 后期要求: 仅0.27%的利润率
反向Markup的理论逻辑
早期高要求的可能原因:
- 趋势捕捉: 如果价格刚开始上涨,可能还有更大上涨空间,不急于以低利润平仓
- 机会成本: 早期平仓可能错过后续更大收益,需要更高补偿
- 风险平衡: 给策略更多时间来判断趋势方向
后期低要求的可能原因:
- 风险控制: 持仓时间过长增加不确定性,宁可少赚也要落袋为安
- 资金效率: 释放资金用于新的交易机会
- 反转避险: 价格随时可能反转,降低要求快速平仓
机制实现的可能方式
虽然配置文件没有详细说明,但可能的实现方式包括:
时间衰减模式:
随着持仓时间延长,逐渐降低markup要求。比如0-2小时要求2.97%,2-12小时线性衰减,12小时后降至0.27%。
价格距离模式:
根据当前价格与买入价的距离来调整markup。价格涨幅越大,markup要求越低。
市场环境适应:
在高波动时期降低markup要求,在低波动时期维持较高要求。
反向Markup的效果评估
从6币策略的表现来看,这种机制可能确实产生了积极效果:
- 胜率提升: 98.8%的胜率部分可能归功于这种灵活的平仓机制
- 收益放大: 36,911倍的惊人收益可能受益于早期的耐心持仓
- 资金周转: 后期的快速平仓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但我们需要谨慎评估这种效果:
- 样本偏差: 2020-2025年正好是加密货币大牛市,这种机制在熊市中的表现未知
- 过拟合风险: 这种复杂机制可能是过度优化的结果
- 执行难度: 实际操作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完美执行
三种策略的深度对比
收益与风险的非线性关系
三个策略的表现彻底颠覆了"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传统认知:
- 4币策略: 中等风险(40%回撤) → 高收益(323倍)
- 5币策略: 低风险(22%回撤) → 零收益(0.99倍)
- 6币策略: 极高风险(78%回撤) → 极高收益(36,911倍)
这种非线性关系说明,在网格交易中,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
交易频率的哲学差异
三个策略在交易频率上体现了不同的投资哲学:
4币策略的高频模式:
- 每日12.3个持仓,平均持仓30分钟
- 体现"勤劳致富"理念:通过更多交易机会获取收益
- 问题:高频交易增加心理压力和执行难度
5币策略的低频模式:
- 每日3个持仓,平均持仓20分钟
- 体现"少即是多"思想:减少交易降低风险
- 问题:机会不足导致收益平平
6币策略的中频模式:
- 每日10.6个持仓,平均持仓54分钟
- 在频率和持仓时间上找到平衡点
- 配合反向markup机制,可能实现了效率最优
选币策略的演变逻辑
三个策略的选币思路也反映了不同的市场理解:
4币策略的个性化组合:
选择DOGE、ICP、SOL、VET这种"一网红三技术"的搭配,体现了对创新和差异化的偏好。
5币策略的主流化转向:
用HYPE、INJ、LINK、OP替换掉部分币种,向DeFi基础设施靠拢,体现了对稳定性的追求。
6币策略的技术回归:
重新纳入ICP,加入GRT,形成更均衡的技术基础设施组合。
实用性的冷静评估
4币策略的实用性问题
虽然收益表现优异,但存在明显的实用性障碍:
- 执行强度: 每天12次交易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压力过大
- 心理承受: 40%回撤需要极强心理素质
- 技术要求: 需要稳定的交易系统和网络环境
5币策略的效率问题
这个策略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低下:
- 机会成本: 5年零收益,还不如银行定期存款
- 时间浪费: 投入大量精力却无相应回报
- 策略缺陷: 内在参数矛盾可能是根本原因
6币策略的风险问题
虽然收益惊人,但风险完全超出正常范围:
- 回撤极限: 78%的回撤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
- 实施困难: 15倍杠杆在实盘中可能面临强制平仓
- 可持续性: 这种极端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存疑
反向Markup机制的争议与思考
理论创新 vs 实用性
反向markup机制虽然在理论上有一定逻辑,但存在几个问题:
创新性:
这种设计确实是对传统网格交易的创新,体现了对市场心理和趋势特征的深入思考。
复杂性:
机制过于复杂,增加了策略的执行难度和理解门槛。
验证性:
缺乏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充分验证,可能存在过拟合风险。
适用条件分析
反向markup机制可能在以下条件下有效:
- 强趋势市场: 能够充分利用趋势初期的耐心和后期的灵活性
- 高波动环境: 快速调整适应市场变化
- 充足流动性: 确保后期低markup要求时能够顺利成交
但在震荡市场或流动性不足的环境下,这种机制可能适得其反。
投资策略的深层思考
过度优化的陷阱
三个策略都经过了高强度的优化训练,但结果差异巨大。这提醒我们,过度优化可能导致:
- 历史拟合: 策略过度适应历史数据,失去泛化能力
- 复杂性陷阱: 过于复杂的机制可能在实际环境中失效
- 黑天鹅脆弱: 高度优化的策略可能在极端情况下表现更差
心理因素的关键作用
无论策略设计多么精妙,执行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是决定性因素:
- 4币策略: 需要承受频繁交易的心理压力
- 5币策略: 需要承受长期零收益的心理煎熬
- 6币策略: 需要承受极端波动的心理冲击
风险管理的哲学
三个策略展现了不同的风险管理哲学:
4币的平衡哲学: 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相对平衡点
5币的保守哲学: 过度强调风险控制,忽视了收益目标
6币的极端哲学: 为了极高收益不惜承担极高风险
每种哲学都有其适用场景,关键是要与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匹配。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三个策略更多是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而非直接应用的工具。它们展示了网格交易策略的可能性边界,但也提醒我们要保持理性和谨慎。
投资不是游戏,更不是赌博。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我们需要时刻记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承受能力限制。毕竟,最好的策略不是收益最高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