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Claude 的额度心得:Pro、Max 和 Claude Code 怎么算?
最近在用 Claude 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Claude Code 算不算在对话额度里? 我自己也踩过坑,后来翻了官方说明,还结合了一些实测,才搞明白。简单一句话:算,而且跟普通对话是同一个池子。 额度到底怎么算? Cl...
最近在用 Claude 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Claude Code 算不算在对话额度里? 我自己也踩过坑,后来翻了官方说明,还结合了一些实测,才搞明白。简单一句话:算,而且跟普通对话是同一个池子。 额度到底怎么算? Cl...
我是个有点强迫症的人。每次打开PowerShell都要手动输入那两行设置代理的命令,心里就不舒服。就像每天出门前都要检查三遍钥匙有没有带,明知道带了,还是忍不住摸一下口袋。有一天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能给Claude ...
凌晨一点,我盯着PowerShell窗口里那行红色的报错信息,心想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看不懂的英文错误提示。想当年装个QQ只需要一路"下一步"就能搞定,现在装个AI工具,感觉像在破解核弹密码。但转念一...
很多朋友在搭建网站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数据库到底要放哪?是不是一定要和 WordPress 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能不能用远程数据库?甚至,有人问我:WordPress 能不能直接用 Supabase?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你不想自己维护数据库,可以直接用成熟的远程数据库服务(DBaaS)。常见的有:
国际厂商:
国内厂商:
其他开源/轻量级方案:
答案是:完全可以。WordPress 本质上只需要能连上 MySQL/MariaDB 数据库,不管数据库是在本地还是远程。
配置方法也很简单:
wp-config.php
:
define('DB_NAME', 'your_database_name');
define('DB_USER', 'your_database_user');
define('DB_PASSWORD', 'your_database_password');
define('DB_HOST', 'your_remote_db_host:3306');
这里要注意:WordPress 必须依赖 MySQL/MariaDB,而 Supabase 是基于 PostgreSQL 的,所以不能直接替代。
但 Supabase 可以作为 扩展 来用:
换句话说,Supabase 不是 WordPress 的“数据库替代品”,而是它的“外挂增强包”。
一句话:Supabase = 开源版 Firebase + PostgreSQL。
它提供:
适合快速开发 Web/移动应用,尤其是前端开发者想要“无后端写法”的场景。
比如有团队用 Supabase + Vercel 做了一个多人 TodoList 应用:
这就是 Supabase 的典型优势:前端开发者也能独立完成全栈应用。
Supabase 的定价分为几个档次:
Free(免费版):$0/月
Pro(专业版):$25/月起
Team(团队版):$599/月起
Enterprise(企业版):定制报价
很多人对“50,000 MAU、5GB 流量”没概念,我帮你换算一下:
👉 结论:免费版大概能支撑一个 月访问 1–2 万人、几千注册用户的小型网站或应用。
如果你是做内容站、社区或者小型 SaaS,WordPress + Supabase 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组合:WordPress 管理内容,Supabase 提供实时 API 和扩展能力。
最近在用 Claude 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Claude Code 算不算在对话额度里?
我自己也踩过坑,后来翻了官方说明,还结合了一些实测,才搞明白。简单一句话:算,而且跟普通对话是同一个池子。
Claude 的订阅版有点特别:
听起来像两套系统,其实都消耗同一个 5 小时额度池。区别只是:普通消息一条一条算,Claude Code 一次提示更重,所以官方给了个范围。
套餐 | 每 5 小时额度 | 普通消息 | Claude Code 提示 |
---|---|---|---|
Pro ($20/月) | 共享池 | 约 45 条 | 10–40 次 |
Max ($100/月) | 共享池 | 约 225 条 | 50–200 次 |
Max 20× ($200/月) | 共享池 | 约 900 条 | 200–800 次 |
👉 换句话说:你要是 Pro 用户,光聊天能撑 45 条,但要是一直跑代码,可能 10 来次就见底了。
虽然订阅版不是按 token 收费的,但我们可以粗略折算一下:
套餐 | 每 5 小时额度 | 平均每条消息 token | 折算总 token 范围 |
---|---|---|---|
Pro | 45 条消息 / 10–40 次 Code 提示 | 1k–2k token/消息 | ≈ 45k–90k token |
Max | 225 条消息 / 50–200 次 Code 提示 | 1k–2k token/消息 | ≈ 225k–450k token |
Max 20× | 900 条消息 / 200–800 次 Code 提示 | 1k–2k token/消息 | ≈ 900k–1.8M token |
Claude Code 一次提示通常更长,可能要 2k–5k token,所以额度掉得更快。
总之,Claude Code 并不是额外送的,它就是跟普通对话一起消耗额度,只是换了个计数方式。
我是个有点强迫症的人。每次打开PowerShell都要手动输入那两行设置代理的命令,心里就不舒服。就像每天出门前都要检查三遍钥匙有没有带,明知道带了,还是忍不住摸一下口袋。有一天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能给Claude Code创建一个专属的终端配置,打开就自动设置好一切?这个想法让我兴奋了整整五分钟,然后我开始折腾Windows Terminal的设置。半小时后,我成功了。那种感觉就像终于找到了一把合适的钥匙,不用每次都在门口翻包。
大部分人可能觉得,一个PowerShell不够用吗?为什么要搞两个配置?
答案很简单:我们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和一个带代理的环境。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正在用PowerShell处理一些本地文件,运行git命令,或者安装npm包。这些操作完全不需要代理,甚至走代理反而会变慢。但突然你想用Claude Code,这时候必须设置代理才能连接。
如果你在PowerShell配置文件($PROFILE
)里永久设置了代理,那么:
更优雅的方案是:创建两个独立的配置文件。
配置类型 | 用途 | 代理状态 | 适用场景 |
---|---|---|---|
普通PowerShell | 日常开发 | 无代理 | git、npm、本地操作 |
Claude Code专属 | AI辅助 | 自动设置代理 | 使用Claude Code |
这样你想用哪个就打开哪个,互不干扰。就像家里有一双拖鞋和一双运动鞋,出门穿运动鞋,在家穿拖鞋,各司其职。👟
Windows Terminal的配置界面其实很友好,至少比我预想的要简单。
打开Windows Terminal的设置(快捷键Ctrl + ,
),在左侧找到"配置文件"部分。你会看到一个"添加新配置文件"的按钮,但不要急着点。
更聪明的做法是:
为什么要复制而不是新建?因为复制会继承所有的颜色方案、字体设置、快捷键配置。你只需要修改关键的几个地方,其他的都是现成的。
这就像装修房子,翻新比重建简单得多。🏠
现在你得到了一个叫"Profile 9"或类似名字的新配置。开始定制:
1. 名称
把它改成容易识别的名字:
Claude Code
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2. 命令行(核心设置)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找到"命令行"选项,在下拉框中选择自定义,然后输入:
powershell.exe -NoExit -Command "$env:HTTP_PROXY='http://127.0.0.1:10808'; $env:HTTPS_PROXY='http://127.0.0.1:10808'; Write-Host '代理已设置,可以直接使用 claude 命令' -ForegroundColor Green"
这行命令做了三件事:
-NoExit
参数确保执行完命令后窗口不关闭)注意:端口号
10808
要根据你自己的v2rayN配置修改。如果你的代理端口是10809,就把两处10808都改成10809。
3. 启动目录(可选)
如果你习惯在某个特定目录下工作,可以设置启动目录。比如:
E:\Projects
如果没有特别需求,留空就行。
4. 图标(可选)
想要个性化一点?可以给这个配置设置一个图标。虽然我没找到Claude的官方图标文件,但你可以:
.ico
文件设置上去我选择了留空,因为我知道自己三分钟热度,过两天就不在乎图标是什么样了。😅
5. 保存
滚动到页面底部,点击"保存"。
别忘了这一步。我曾经改完配置忘记保存,关闭设置后发现什么都没变,又重新配置了一遍。那种感觉就像写了一篇文章忘记保存,然后浏览器崩溃了。
配置完成后,关闭设置页面。现在来测试一下。
点击Windows Terminal顶部标签栏右边的 +
号旁边的下拉箭头。你会看到一个新的选项:Claude Code。
点击它。
一个新的PowerShell窗口打开了,第一行就显示绿色的文字:
代理已设置,可以直接使用 claude 命令
这种感觉很微妙。就像你精心布置了一个工作台,所有工具都摆在触手可及的位置,只等你开始创作。✨
输入:
echo $env:HTTP_PROXY
屏幕显示:
http://127.0.0.1:10808
完美。代理已经自动设置好了。
接下来直接输入:
claude
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设置,不需要先运行那两行代理命令。Claude Code的欢迎界面直接出现,那只像素小章鱼在屏幕上眨眼睛。
现在你有两个PowerShell配置:
普通PowerShell(没有代理):
Claude Code专属(自动代理):
我现在的工作流程是:打开Windows Terminal,默认是普通PowerShell。需要用Claude Code时,按Ctrl + Shift + 空格
(或者点击下拉菜单),选择"Claude Code"配置,新开一个标签。
两个标签页并排,左边写代码,右边问Claude。互不干扰,各司其职。
这种感觉就像左手拿咖啡,右手敲键盘。两只手做不同的事,但配合得很默契。☕⌨️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省了输入两行命令吗?至于这么折腾吗?
但我觉得,效率提升往往来自这些小细节的累积。
每次使用Claude Code都要先输入代理设置命令,看起来只是5秒钟的事。但这5秒钟:
把这个过程自动化后,你的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在要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工具本身。
就像一个好的编辑器,你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它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你只需要专注于写作本身。
而且,这个配置一次设置,永久有效。以后每次打开"Claude Code"配置,都是一个准备好的环境。这种确定性让人感到安心。
我不用担心"诶,我今天设置代理了吗?"或者"为什么连不上?哦,忘了设代理。"
打开就能用,关闭就干净。这才是工具应该有的样子。🛠️
现在,每次我需要AI的帮助时,不再需要在心里默念"先设置代理,先设置代理"。我只需要点击"Claude Code"配置,然后开始提问。
这个小小的改变,让使用AI变成了一件更自然的事。不是"我要用AI了,得先准备一下",而是"我有个问题,让我问问Claude"。
少了仪式感,多了随意性。
而随意性,恰恰是一个工具融入日常生活的标志。
凌晨一点,我盯着PowerShell窗口里那行红色的报错信息,心想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看不懂的英文错误提示。想当年装个QQ只需要一路"下一步"就能搞定,现在装个AI工具,感觉像在破解核弹密码。但转念一想,能在中国大陆用上Claude Code,这点困难算什么呢?
打开Node.js安装包的那一刻,我以为这会是个简单的旅程。毕竟这年头,哪个软件安装不是"欢迎→同意→下一步→完成"的套路?
但当我看到"Tools for Native Modules"这个选项时,我愣住了。翻译成中文就是"原生模块工具",听起来像是某种高科技武器的名字。💭
说实话,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这个选项都会懵。它的真实身份是:
一个会自动帮你安装Python、Visual Studio构建工具、Chocolatey以及一堆Windows更新的"贴心小棉袄"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问题是:
那到底要不要勾选?
如果你是个正常人类(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那种),我建议勾选。因为将来你安装某些npm包时,它们可能包含C/C++代码,需要在你电脑上现场编译。没有这些工具,你就会看到满屏的报错,然后在百度上搜索到一百种解决方案,每一种都不管用。🤦
点击"Next"后,如果你勾选了那个选项,会弹出一个黑色的PowerShell窗口,上面写着中文"请按任意键继续..."
这时候不要慌。这不是电脑中毒,也不是被黑客攻击。这只是Node.js在礼貌地询问你:"我要开始装一堆东西了,你确定吗?"
按下空格键,然后去泡杯咖啡。或者像我一样,打开手机刷二十分钟短视频。
Node.js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PowerShell,输入npm -v
想看看版本号。
然后电脑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PS E:\cat99\desktop> npm -v
npm : 无法加载文件 C:\Program Files\nodejs\npm.ps1,因为在此系统上禁止运行脚本。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 https:/go.microsof
t.com/fwlink/?LinkID=135170 中的 about_Execution_Policies。
所在位置 行:1 字符: 1
+ npm -v
+ ~~~
+ CategoryInfo : SecurityError: (:) [],PSSecurityException
+ FullyQualifiedErrorId : UnauthorizedAccess
这是什么鬼?🤨
原来Windows的PowerShell有个叫"执行策略"的东西,默认设置是不让你运行任何脚本。这就像你买了把菜刀,但厂家担心你用它做坏事,所以出厂时就把刀刃磨钝了。
解决方法有三种:
方法 | 适用场景 | 持久性 | 难度 |
---|---|---|---|
修改执行策略 | 经常用PowerShell | 永久有效 | ⭐⭐ |
使用CMD | 偶尔用npm | 不需要设置 | ⭐ |
临时绕过 | 单次使用 | 关闭窗口失效 | ⭐⭐ |
我的选择是第一种,因为我不想每次都重复这个过程:
Set-ExecutionPolicy RemoteSigned -Scope CurrentUser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PowerShell,输入这行命令,按Y确认。从此以后,你的PowerShell就不再是个胆小鬼了。💪
当你终于成功运行npm -v
后,可能会看到:
npm notice New major version of npm available! 10.9.3 -> 11.6.1
每次看到这个提示,我都想问:这到底是在提醒我还是在催促我?
真相是:你完全可以无视它。npm 10.9.3和11.6.1的区别,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像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区别——都能喝,味道差不多,选哪个都行。
当然,如果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可以运行:
npm install -g [email protected]
然后等待几分钟,让npm把自己升级一遍。这个过程就像给跑车换机油,换不换都能开,但换了心里踏实。🚗
安装Claude Code本身很简单:
npm install -g @anthropic-ai/claude-code
8秒钟,2个包,搞定。我看着屏幕上的成功提示,心想这也太容易了吧?
然后我输入claude
,按下回车。
屏幕上出现了那只可爱的像素小动物,还有星星点点的ASCII艺术。我还没来得及欣赏,就看到了红色的错误信息:
Unable to connect to Anthropic services
Failed to connect to api.anthropic.com: ERR_BAD_REQUEST
在中国大陆使用国外服务,永远绕不开这个话题。Claude的API服务器在美国,而我们和美国之间,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
不是技术问题,是物理距离+网络政策的问题。
所以,你需要一个代理。VPN、V2Ray、Xray、Clash、Shadowsocks——名字一个比一个玄幻,但本质都是同一件事:帮你绕过那堵墙。🧱➡️🚪
我用的是v2rayN,一个Windows上常见的代理工具。大部分人电脑上应该都有类似的软件,不然你现在也看不到这篇文章。
关键是找到本地代理端口。这个端口通常是:
打开v2rayN的主界面,看底部状态栏。我的显示是:
本地:[mixed:10808]
这就是我的代理端口:10808
在PowerShell中输入:
$env:HTTP_PROXY="http://127.0.0.1:10808"
$env:HTTPS_PROXY="http://127.0.0.1:10808"
注意几个关键点:
http://
协议,不是socks5://
127.0.0.1
,这是本地回环地址我第一次就栽在了第一点上。我以为SOCKS代理就该用socks5://
,结果Claude Code直接给我报错:
Invalid URL protocol: the URL must start with 'http:' or 'https:'
后来我才明白,Claude Code的HTTP客户端只认HTTP协议。虽然v2rayN的10808端口是"mixed"模式,同时支持HTTP和SOCKS,但你访问它时必须用HTTP协议。
就像一个会说中英双语的人,你得先说中文他才知道你要用中文交流。🗣️
设置完代理后,先别急着运行claude
。测试一下代理是否真的工作:
curl https://www.google.com
如果看到一堆HTML代码,恭喜你,代理成功了。
如果看到错误信息,那可能是:
这时候需要回到v2rayN,检查:
确认代理工作后,输入:
claude
这次,屏幕上不再是错误信息,而是欢迎界面:
Welcome to Claude Code v2.0.5
那只橙色的像素小章鱼向我眨了眨眼睛(虽然它没有眼睛),仿佛在说:"小伙子,你可算来了。"🐙
Claude Code启动后,会问你要用哪种方式登录:
这是个重要的选择题。
Claude订阅账号适合:
API账号适合:
两种方式的计费差异:
方式 | 费用模式 | 每月成本 | 使用限制 |
---|---|---|---|
订阅账号 | 固定月费 | $20-100+ | 有消息条数限制 |
API账号 | 按token计费 | 看使用量 | 无条数限制 |
如果你只是想尝鲜,或者已经有Claude Pro订阅,选第一个。
如果你是开发者,需要大量调用,可能API更划算——前提是你能控制住使用量,不然账单可能比订阅费还高。💸
有人问我:这样设置代理后,是不是我的PowerShell以后都会用代理?
答案是:不会。
$env:
方式设置的环境变量只在当前窗口有效。你关闭PowerShell窗口,设置就消失了。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处:
坏处:
如果你经常用Claude Code,可以把这两行命令保存成一个.ps1
脚本文件,每次双击运行就行。或者更简单点,写个批处理文件:
@echo off
powershell -Command "$env:HTTP_PROXY='http://127.0.0.1:10808'; $env:HTTPS_PROXY='http://127.0.0.1:10808'; claude"
保存为claude.bat
,以后直接运行这个文件就行了。
从开始安装Node.js到最终启动Claude Code,整个过程花了我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Google各种报错信息上。有些错误提示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就是"你没联网"或者"端口号不对"的花哨说法。
但我还是觉得值得。
因为这个过程让我重新理解了一些东西:
关于工具:好的工具应该降低使用门槛,而不是设置更多障碍。Node.js的安装程序已经比几年前进步太多了,至少它会问你要不要装那些编译工具,而不是让你遇到问题时自己去stackoverflow找答案。
关于代理:在2025年的中国,使用代理已经成为一种基本技能。不是因为我们想干什么坏事,只是想正常使用互联网上的工具和服务。这种现状多少有点荒诞,但我们也只能接受。🌐
关于AI工具:Claude Code这类命令行AI工具代表了一个趋势——AI不再只是网页上的聊天窗口,它开始进入开发者的日常工作流程。未来可能我们写代码时,旁边一直有个AI助手在帮忙,就像现在我们写文档时旁边开着词典一样自然。
关于折腾:有人可能觉得这些步骤太复杂了,为什么不用简单点的工具?但我觉得,正是这种"折腾"让我们保持学习的状态。你每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就多掌握了一个技能。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你会知道从哪里下手。
现在,当我在命令行里输入claude
,看到那个欢迎界面时,我会觉得这两个小时的折腾都是值得的。
不是因为Claude Code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我又征服了一个技术小难题。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程序员的简单快乐吧。😊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按照这篇文章的步骤,成功装上了Claude Code,记得关掉v2rayN的全局代理模式,只在需要时手动设置环境变量。
毕竟我们都不想让所有流量都走代理,那样既浪费流量,也会让某些国内服务变慢。
做个聪明的用户,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梯子,什么时候不需要。
祝你和AI相处愉快。🤖
最近遇到一个挺郁闷的事:我运营的技术内容站 dashen.wang,在 Google 上收录得挺顺利,结构也优化得不错,但在 Bing 上居然一条都没有收录。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抓取慢,结果过了几周还是 0 条。于是我开始自查:
说实话,作为一个内容结构控+SEO重度用户,这种情况让我有点不服。
我在 Bing Webmaster Tools 里提交了一个支持请求,说明了站点情况、排查过程,还附上了 URL。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官方回复:
Thank you for reaching out to Bing Webmaster Support. We have reviewed your site and sent it to our Product Review Group for further assessment. Bingbot will continue to evaluate it based on Bing Webmaster Guideline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should be indexed or not.
The review process typically takes a few weeks, depending on the complexity of your site.
We will send you an email notification once the review is complete.
In the meantime, we encourage you to review Bing Webmaster Guidelines, especially those listed in the "Things to Avoid" section.
Please refrain from submitting another support request for your site until the ongoing review is finished.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收到了你的请求,已经交给产品评审组了,Bingbot 会继续抓你的网站,看看符不符合收录标准。整个过程可能要几周,别着急,也别重复提交。
收到这封邮件后,我做了几件事:
目前还在等待中,但至少知道他们已经在处理了。
Bing 的收录机制确实比 Google 更“慢热”,尤其是对新站或者非英文站。但好在他们有人工支持,能反馈处理状态。
如果你也遇到类似问题,建议先自查技术配置,然后提交支持请求,别一开始就怀疑人生。
等我收到最终结果后,会再更新一篇收录情况的跟进记录。
上个月我在咖啡馆遇到一个做设计的朋友,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自己用半小时发了一个币,现在市值已经十万美元。我当时的表情大概就像听说隔壁老王中了彩票——既羡慕又怀疑。但当他打开手机给我看Solana钱包里那一串数字时,我知道这事是真的。回家后我开始研究,发现在Solana上发币确实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活,甚至比开个淘宝店还简单。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想把这个"秘密"分享给更多人。💰
说起区块链发币,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以太坊。毕竟它是老大哥,ERC-20代币标准已经成为行业规范。但如果你真的去以太坊上试一次,那高昂的Gas费会让你怀疑人生——光是部署一个简单的代币合约,可能就要花掉几百美元。😱
Solana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游戏规则。
Solana采用了独特的历史证明(Proof of History)共识机制,使其能够每秒处理超过6.5万笔交易,而交易费用低到令人发指——通常只需要几分之一美分。这就是为什么2024年Solana成为了Meme币的天堂,无数项目方选择在这条链上发币。
在Solana链上买NFT、玩链游、赚利息时,所有操作背后都是SPL Token在支撑
更重要的是,SPL Token作为Solana的标准代币协议,类似于以太坊的ERC-20,提供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代币创建和管理方案。它不仅速度快、成本低,还与整个Solana生态系统无缝兼容——从去中心化交易所到钱包,从DeFi协议到NFT市场,到处都能看到SPL Token的身影。
让我们来算一笔明白账。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平台,在Solana上发币的成本差异很大:
发币方式 | 基础成本 | 添加流动性 | 总计成本 | 适用场景 |
---|---|---|---|---|
命令行方式 | ~0.01 SOL | 需要技术知识 | 0.01-0.05 SOL | 技术开发者 |
可视化工具 | 0.02-0.1 SOL | 可选 | 0.02-0.1 SOL | 普通用户 |
Pump.fun平台 | 0.02 SOL | 自动处理 | 0.02 SOL | Meme币快速启动 |
Raydium DEX | 0.11 SOL | 0.8 SOL | 0.91 SOL | 正式项目运营 |
如果你只是想快速测试或发行一个Meme币,Pump Fun平台仅需0.02 SOL就能完成。按照当前SOL价格计算,这大概只需要几美元。而如果需要在Raydium这样的主流DEX上添加流动性,总成本约为0.91 SOL。
相比之下,在以太坊上做同样的事情,可能需要花费数百甚至上千美元。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涌向Solana——不是因为它有多么革命性的技术,而是因为它让普通人也能玩得起这个游戏。🎮
发币之前,你需要准备几样东西。这就像做饭前要备好食材和厨具,少一样都不行。
Phantom钱包是Solana生态中最流行的选择,界面友好,支持浏览器插件和移动端。当然,你也可以选择Solflare、Backpack等其他钱包,它们功能都大同小异。
安装Phantom很简单:
这个助记词就是你的全部资产,丢了就真的丢了,连马斯克也救不了你。我的建议是:写在纸上,放在保险柜里,千万别截图保存在手机相册。你永远不知道哪天手机就被偷了或者丢了。
在Solana测试网上,你可以通过水龙头(Faucet)免费领取测试用的SOL。如果你只是想学习和测试,完全不需要花真金白银。但如果要在主网发币,就需要购买一些SOL了。
获取测试SOL的方法:
solana airdrop 2 你的钱包地址
如果你决定在主网操作,可以在各大交易所购买SOL然后转到钱包。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准备1-2个SOL,虽然发币本身只需要零点几个,但你还需要预留一些用于后续的测试和转账。
这里有个重要的分叉路口:你是想体验技术流的命令行方式,还是选择傻瓜式的可视化工具?
技术流:命令行方式
便捷流:可视化工具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是技术背景,或者想快速上线,直接用可视化工具。别听那些技术大牛说什么"真正的极客都用命令行"——能达到目的就是好方法,没必要为了装酷给自己找麻烦。😎
好了,勇士,如果你选择了技术流这条路,那就让我们一起深入黑色的终端世界。别担心,虽然看起来很geek,但实际上就是复制粘贴几行命令的事。
首先需要安装Solana CLI和SPL Token CLI工具。这两个工具是与Solana区块链交互的基础设施。
在MacOS或Linux上:
sh -c "$(curl -sSfL https://release.solana.com/stable/install)"
安装SPL Token CLI:
cargo install spl-token-cli
安装完成后,验证一下:
solana --version
spl-token --version
如果能看到版本号,说明安装成功了。这就像组装家具前先检查零件是否齐全——虽然无聊但很有必要。🔧
如果还没有钱包地址,可以通过Solana CLI创建一个新的钱包:
solana-keygen new
这会生成一个密钥对文件和钱包地址。记住那个文件路径! 它就是你的身份证明。
接下来配置网络:
# 使用测试网
solana config set --url https://api.devnet.solana.com
# 或使用主网(需要真实SOL)
solana config set --url https://api.mainnet-beta.solana.com
在测试网上,可以通过水龙头领取一些测试SOL:
solana airdrop 2
检查余额:
solana balance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运行以下命令创建代币:
spl-token create-token
几秒钟后,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输出:
Creating token AQoKYV7tYpTrFZN6P5oUufbQKAUr9mNYGe1TTJC9wajM
Signature: 47hsLFxWRCg8azaZZPSnQR8DNTRsGyPNfUK7jqyzgt7w...
恭喜! 那一串字符(AQoKYV7t...
)就是你的代币地址,也叫Mint地址。Mint地址是代币的唯一标识符,类似于代币的身份证号码。把它保存好,后面会经常用到。
此时你的代币已经存在于区块链上了,但它还是个空壳——没有供应量,也没有人能持有它。这就像是造了一座房子但还没有钥匙。
代币账户用于存储你的代币。每个用户想要持有某种代币,都需要先创建一个对应的代币账户。
spl-token create-account 你的代币地址
这会创建一个关联代币账户(Associated Token Account, ATA)。关联代币账户是从用户钱包地址和代币Mint地址确定性派生的,这意味着每个钱包对于每种代币都有唯一且可预测的账户地址。
现在到了"印钞"环节。使用mint命令为账户铸造代币:
spl-token mint 你的代币地址 1000000
这会给你的账户铸造100万个代币。注意这里的数量要考虑小数位数——SPL代币默认有9位小数,所以如果你想要1000个代币,实际上要输入1000000000000。
检查余额:
spl-token balance 你的代币地址
到这一步,你的代币已经能用了,但它还没有名字、符号或者Logo。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还没上户口。
使用Metaplex的Token Metadata程序可以为代币添加名称、符号、Logo等信息。这需要用到JavaScript或者专门的工具,命令行方式相对复杂。
如果你想给代币添加完整的元数据,建议使用可视化工具或者编写一个简单的脚本。这不是偷懒,而是选择更高效的方式——就像你不会因为会开车就拒绝坐飞机。✈️
如果需要设置代币的最大供应量,可以通过关闭铸币功能实现:
spl-token authorize 你的代币地址 mint --disable
这个操作是不可逆的。一旦关闭铸造权限,就再也无法增发代币了。很多Meme币项目会在铸造完成后立即关闭权限,以向社区证明不会无限增发稀释价值。这是建立信任的重要一步。
说实话,上面那一堆命令看得我自己都有点头晕。如果你只是想快速发个币玩玩,或者根本不想碰代码,那么可视化工具绝对是你的救星。
市面上有好几个靠谱的Solana发币工具,我挑几个说说:
1. Slerf.Tools Slerf.Tools提供了完整的可视化操作页面,支持用户轻松创建和管理代币。它的界面设计很直观,就像填问卷一样简单。
2. PandaTool 使用PandaTool可以像填Excel表格一样简单地创建SPL Token,支付0.1 SOL就能完成。这个平台在中文社区很受欢迎。
3. Pump.fun 如果你想发Meme币,Pump.fun可能是最合适的选择。在Pump Fun平台上发行代币仅需0.02 SOL,适合快速启动的Meme代币项目。它还内置了社区推广功能,让你的币更容易被发现。
4. CoinFactory CoinFactory允许你创建和铸造SPL代币而无需编码,只需自定义元数据、名称、符号、Logo和供应量。
让我以Slerf.Tools为例,带你走一遍完整流程。
进入创建代币页面后,点击右上角连接钱包,支持Phantom、Solflare等主流钱包。确保你的钱包里有足够的SOL(至少0.1 SOL比较保险)。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需要认真填写:
代币名称(Token Name)
代币符号(Token Symbol) 代币符号是代币的简短标识,通常由几个大写字母组成,例如SOL或USDC
代币精度(Decimals) 代币精度定义了代币可以分割到多小的单位,SPL代币的最大精度是9
代币供应量(Total Supply) 这个需要认真思考。代币供应量应该基于代币的预定用途和市场策略来设定。
一些参考:
记住:SPL代币的总供应量受到uint64数据类型的限制,最大不超过18,446,744,073,709,551,615。虽然这个数字大得离谱,但也要注意别设置得太夸张。
代币图像(Token Logo) 代币图像支持PNG、JPG和GIF格式,建议尺寸为256x256像素
Logo设计建议:
代币描述(Description) 简单介绍你的代币是干什么的。不需要写小说,两三句话说清楚就行。如果是Meme币,这里可以放飞自我,怎么搞笑怎么来。
这一步很关键,决定了你的代币未来的可控程度。
铸币权限(Mint Authority)
如果选择放弃铸币权限,将无法对该代币进行后续增发。大多数正规项目会在铸造完成后放弃这个权限,以证明不会暗地里印钞。
冻结权限(Freeze Authority)
一般情况下,在Raydium等DEX添加流动性时,需要放弃冻结和铸币权限。
元数据修改权限(Metadata Authority) 如果放弃元数据权限,代币名称和Logo将不能更新。这个权限建议保留,万一将来需要更新Logo或者修正错误信息呢?
检查所有信息无误后,点击"创建代币"按钮。通过Phantom钱包支付0.1 SOL的费用,即可完成SPL Token的创建。
钱包会弹出交易确认窗口,确认后等待几秒钟,你的代币就诞生了!🎉
网站会显示你的代币地址(Mint Address),把它复制保存好。你可以在Solscan或Solana Explorer等区块链浏览器上搜索这个地址,查看你的代币详情。
创建成功后,你可以:
Phantom钱包有时候信息有延迟,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如果钱包里暂时看不到Logo,别着急,可以先在Solana浏览器上确认代币是否创建成功。
发币只是第一步,就像盖房子只是打了个地基。如果你想让代币真正有价值、能交易,还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
想让别人能买卖你的代币,就必须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创建交易对。Raydium是Solana上最知名的DEX之一,支持高效的流动性管理。
在Raydium上添加流动性的步骤:
创建OpenBook Market ID Raydium V4版本的流动性池需要先创建Market ID,费用为0.4 SOL。这个ID是你的代币在OpenBook订单簿系统上的身份标识。
创建流动性池 选择代币对(比如你的代币/SOL),设置初始价格和流动性数量。Raydium平台会收取0.4 SOL的官方费用。
注入初始流动性 你需要准备两种资产:你的代币和配对资产(通常是SOL或USDC)。建议初始流动性不要太少,否则价格波动会很大。
比如,如果你想创建一个代币/SOL交易对,可能需要准备:
流动性提供者的收益与风险
做流动性提供者(LP)最好的方式是长期持有,确保交易手续费能够覆盖无常损失。短期LP很难盈利,因为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可能抵消掉手续费收入。
但如果代币社区活跃、交易量大,LP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有人通过为WIF和Popcat等Meme币做LP,日收益能保持在0.5%到3%左右。
再好的代币,如果没人知道,也是白搭。
社交媒体宣传
内容营销
社区建设 这是最重要但也最被忽视的一点。一个活跃的社区能让代币生命力持久。
1. 权限设置问题 很多新手发币后才发现忘记放弃某些权限,导致无法上DEX。需要在Raydium添加流动性的代币需要放弃冻结和铸币权限。这一步务必在添加流动性之前完成。
2. Logo不显示 钱包不显示Logo时需要耐心等待,可以在Solana浏览器上搜索代币信息进行查看。有时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才能在所有平台同步。
3. 流动性不足 初始流动性太少会导致价格暴涨暴跌,吓跑潜在买家。至少要准备相当于几百美元的流动性,最好是几千美元。
4. 没有计划就开始 不要脑子一热就发币。想清楚:
5. 忽视法律风险 虽然技术上发币很容易,但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发行代币可能涉及证券法规。如果你的项目规模较大或面向公众募资,最好咨询专业的法律意见。⚖️
从小做起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做下一个比特币。先在测试网练手,发一个玩具币,熟悉整个流程。等有了经验和信心,再在主网上认真做。
保持透明 Solana上的代币是通过官方发布好的合约创建出来的账户,所有的SPL代币都用的是同一个合约,这意味着所有操作都是透明可查的。与其藏着掖着,不如主动公开,反而能建立信任。
学会放手 如果你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区驱动的项目,就要学会逐步放权。把铸币权交给社区,让持有者参与治理决策。一个人的项目走不远,社区的力量才是无限的。
准备好失败 残酷的真相是:99%的代币最终都会归零。不要把所有希望压在一个币上,更不要投入超出承受能力的资金。把它当作学习和实验,成功了是惊喜,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后来我又见过他几次,他告诉我,那个币的市值已经跌到不足一千美元了,但他一点也不在意。他说通过这次经历,他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到了很多关于区块链和社区运营的知识,这些才是真正的收获。
发币很简单,但发一个有价值的币很难。技术只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你想用它做什么。是想快速割韭菜然后跑路?还是想建立一个有意义的社区,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选择决定了你的代币能走多远。
SPL Token可以用于多种场景:给粉丝发空投、做MEME币搞病毒营销、发游戏金币做链游、创建DAO治理代币。无论你选择哪条路,记住:技术是中性的,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创造力。
最后送你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在你有了发币的能力,希望你能负责任地使用它。别做那种发完币就跑路的项目方,给整个行业抹黑。💪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如果你真的成功发币并且做出了有价值的项目,欢迎回来告诉我你的故事。
去创造吧,少年。在Solana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仅供教育和学习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加密货币投资存在高风险,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决策。